莲花山你去过吗?作为番禺的地标之一,小番相信大家肯定不会感到陌生!但莲花山最近成为考古圣地,这你又知道吗?
莲花城城门口
藏匿在莲花山里的一座古城
南大门见证400年风雨 考古队探究采石修筑谜题
从莲花楼一转弯,仿佛时光穿越,古朴的莲花古城赫然出现在眼前。莲花古城位于广州番禺4A景区莲花山的东北角上。修复后的莲花古城,城墙高大完整、墙头上垛口密集、五彩仿古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,很有气势。
航拍莲花古城全貌
“1983年重修莲花城时,大门是完整的,没有动过。”莲花山风景区的水电经理陈汉文回忆,当时19岁的他有幸参与和见证了这一历史,“当时到处都破破烂烂的,城墙很多地方坍塌。”莲花古城的历史博物展厅展出了锈迹斑斑的铁器文物。古城考古中发现了不少采石用的工具。以前珠江口的海平面比现在高,有2000年采石历史的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前其实是在海里的。而古人是如何在海里开采石头的?这仍是个谜。
莲花古城出土的钢刀刀片
莲花山上的另一道风景线,是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。当时,莲花城建成后,就由莲花城驻城清军管辖,直到清乾隆二十九年(1764年),莲花城和番禺学宫分别立碑永远禁止开采。莲花山古采石场遗留的采石面,平均高度为25米,最高处达40米,最深处在地下13米,蔚为壮观。令人称奇的是,这些壮观的石壁景观完全是古代工匠的一锤一凿雕刻出来的“人造景观”,陡壁峭崖凿痕累累,即使在现代,这样的高度采矿石都是非常困难的。而且据地质学家分析,以前莲花山只不过是海面上的一个小岛,当年莲花山的石头都是通过海路运送的。那么当年的采矿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,人们是如何开采石料的呢?据说当时是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,没有现代化的开采设备,如何能在这么大的面积上,切割得如此平整?为了弄清楚这些历史谜题,7月底,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工作队进驻莲花山,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系统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。
“海禁”遗物拆民居建城墙
莲花古城是清朝“海禁”遗物,距今有近400年历史。作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,莲花古城从建城开始,就一直有兵勇驻守,至清末逐渐荒废。
莲花古城里复原的大炮
莲花古城的外形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城堡,据资料记载,莲花古城总面积只有8334平方米。站在莲花古城的城墙上,能俯瞰整个狮子洋,向北眺望,是巨轮穿梭的广州黄埔新港,向东望则是田畴如织的农村。据历史记载,由于地势险要,莲花城远控虎门,近制狮子洋,故有“府城捍山”之说。“当时修建城墙的砖,是从各家各户摊派来的。如今,依然可以从城墙上看出六七种砖,城门石和基石也有四五种,可见是从旧物建筑上取来的。”张发俊介绍说,1661年,清顺治帝下旨严令东南沿海居民内迁50里,实行海禁。当时,番禺知县彭襄向茭塘、沙湾两司摊派材料和劳工,从内迁而荒废的民居上拆卸砖石,砌城墙,建墩台,修营房。
游人如织古城修复后曾年接待150万人次
修复后的莲花古城迎来了旅游高峰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,莲花山只有莲花古城和古采石场两个景点,游客非常多。一年的接待量达到了150万人次。之后,随着各地旅游开发的兴起,莲花古城旅游热慢慢降温。如今,莲花城所在的莲花山旅游景区有了越来越多的标签,活动也越来越丰富,莲花山古采石场的奇观闻名天下,吸引了众多游客;景区内的池塘里开满了荷花,前来赏花的市民络绎不绝。而见证了近四百年历史的莲花古城,似乎形成了不同的风格:它静静地在一旁,默默无语。
留言跟帖
(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场)